首页大班教案中班教案小班教案托班教案优秀教案手工教案简笔画幼儿园管理教育论文幼儿园图片计划总结家园共育随笔案例小游戏

您的位置: 57365-08-9网 >> 教育论文 >> 方法 >> 正文
小、中、大班量与计量教学活动的设计           ★★★
小、中、大班量与计量教学活动的设计
作者:幼儿园   文章来源:幼教论文   时间:2013-10-10 08:53:36

小、中、大班量与计量教学活动的设计

凡是包含有比较的概念,如“比……大”、“比……长”、“比……宽”等,都可以通过排序活动使幼儿加深理解。因为在排序的活动中,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次序排序,就可以把相对关系、传递关系演绎得十分具体。

 学习给几个物体排序,通过排序来比较物体之间量的差别,可为幼儿建构序列的心理结构打下基础。对于量与计量的教学活动,在小班,一般为幼儿提供一组3~4个连续等差的物体或图片材料进行排序;中班一般可为幼儿提供一组5~7个连续等差的物体或图片材料进行排序;大班则可以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幼儿提供7~10个连续等差的物体或图片材料进行排序。在内容选择上,小班可涉及大小、长短的比较;中班可涉及高矮、粗细的比较;而大班在小、中班的基础上,还可涉及比较厚薄、轻重等内容。

1.量的活动一——排序活动设计

排序活动设计可参考以下步骤进行:

 (l)重叠对应排序。重叠对应排序就是利用排序范例板的提示,要求幼儿把要排序的物体与范例板一一重叠进行排序。例如教师提供一个图形范例板,上面有一排等差增大的圆形片轮廓,要幼儿把作为排序材料的圆形片逐个对应地重叠到范例板的圆形轮廓上,进行对应排序。

 (2)并置对应排序。并置对应排序还是利用排列范例板的提示,只是要求幼儿将待排序的物体或图片对应范例板上图片或物体轮廓的位置,在其下方进行排序。例如教师提供的范例板上有一组等差增大的小兔子形象,让幼儿用作为材料的兔子系列图片对应范例板的兔子系列进行排序。

 (3)半范例排序。半范例排序是利用教师提供的半范例排序板,要求幼儿将一组具有等差关系的物体或图片,先对应范例排出最前面的几个(重叠,与并置均可),然后再接下去按序排出全部材料。例如教师提供一组等差增大的青菜图片,让幼儿对照半范例板排出前4个,再根据前面排序的递增(或递减)规则排列完全部的青菜。

 (4)独立排序。即幼儿根据提供的一组等差材料,比较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独立排列出物体或图片的顺序。

 2.连续量的等量判断活动

 在对物体量(如长度、面积、容积、体积等)的比较中,幼儿若能不受物体的位置变化和存在方式改变的干扰,保持量的不变性,就说明他具有了量的守恒观念。

 量的守恒观念要比数目守恒观念的发展还要晚一些,6岁幼儿一般能掌握长度守恒的观念,也有少部分幼儿会以等量代换的方法判断面积、容积的量,初步形成面积或容积的守恒。

 要帮助幼儿获得量的守恒观念,可以提供各种变式材料,通过等量判断的方式,引导幼儿摆脱材料外部形态和其他因素的干扰,来保持量的不变性。由于许多量的变式都涉及到整体量和部分量的问题,所以教师在活动设计中应有意识地渗透这一思想,让幼儿体验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连续量的等量判断活动可参照数的等量判断活动来设计。例如提供绳子或竹竿,让幼儿将同一根绳子或竹竿变换摆放的位置或地点,每换一个位置就要求幼儿用脚进行测量,看看每次测出的结果是否相同,并想想为什么。再如可提供吸管材料,开展区别“一样长”和“不一样长”的活动。对于有困难的幼儿,可提供带有格线底纹的卡片来帮助他们做出判断。

 3.计量的活动——非标准测量工具的使用(一般在中班下学期或大班进行)教师可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幼儿测量的需要,引导他们学习用自然物作计量单位,测量各种物体的量的方法。

 例如,结合幼儿的建构活动“搭宝塔”,创设问题情境:“怎样才能知道两座塔哪一座高、哪一座矮呢?”引导幼儿开展讨论。幼儿可能会想到直接比较,但这样做很容易把塔弄倒,幼儿还可能想到用尺子量,但还不会使用尺子,或找不着尺子,这样幼儿就可能想到利用自然物做计量的工具了。

 此外,教师还可设计诸如“量量桌子有多长?”“谁到车站最近?”的活动,引导幼儿尝试沿着物体的周边排列测量工具,如回形针、小棒、积木、筷子,看看能排上几个。最后,讨论测量数据是否准确,如何记住每一次量具测量的终点位置,和同伴交流不同的测量方法。活动中,教师可提供多种自然测量工具,让幼儿去测量同一个物体,并引导幼儿发现计量的函数关系,如测量单位大,测出的数量就小;测量单位小,测出的数量则大。同时还可以让幼儿变换测量的起始部位,观察测量的结果,例如分别从桌子的两端进行测量,再比较测得结果从中体验物体量的守恒。

4.时间量的活动——按照事件发展先后排序

 时间也是一种量。伴随时间流逝的是人们生活中的事件,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事件发展先后次序的排序活动来引导幼儿感知时间。

 教师可设计并提供有关事件发展顺序的图片,如树木的生长、小鸡长大、四季的变化等图片,要求幼儿按事件发生的顺序来排列图片,并讲一讲事件的发展经过。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排列出3~4张事件发展图,中班可以排出5~7张,而大班则可排到7张以上。

 附1:教学活动

 种子排队(大班)

 目标
 1.积极动手操作,尝试用数字、符号记录种子的数量及排列的结果。
 2.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与其排列长短的关系:一样多的种子排列时,大种子排得长,小种子排得短;种子的队伍一样长时,大种子用得少,小种子用得多。

 准备
 幼儿人手一盘种子,其中芸豆、蚕豆、西瓜子各8颗;排列卡两张,其中第一张画有三条线,第二张画有三条一样长的线段。

 过程

1.观察种子,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盘中有哪些种子。请幼儿将种子分类,感知并在集体中交流各自持有种子的数量,同时在记录卡上记录每种种子的数量。(讨论:在一张纸上同时记录三种种子的数量,怎样才能记录清楚?)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观察记录结果,并在集体中交流。  

 2.分别在两张排列卡上进行种子排队。

 请幼儿尝试用一种种子在第一张排列卡上排队。(讨论:如果拿掉种子后,怎样让大家知道种子排的队伍有多长?鼓励幼儿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请幼儿猜一猜,三种种子分别在排列卡上排队,从短线处排起,一个挨着一个,哪个队伍最长?哪个队伍最短?为什么?
 动手尝试。请幼儿将三种不同的种子排列在卡上并做记录。请个别幼儿在集体中讲述三种排列结果。(讨论:为什么××种子排得最长,××种子排得最短?)
 鼓励幼儿大胆的运用数字、符号、图画以及表格等记录排列的结果,积极交流自己的发现并说出原因,从而初步感受物体的大小与“队伍”长短之间的关系。

 请幼儿分别再用三种种子,在第二张排列卡上的三条线段上排队,即从起点排到终点,说说自己的发现。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一样多的种子排列时,大种子排得长,小种子排得短;种子队伍一样长时,大种子用得少,小种子用得多。

附2:按量的差异进行排序的小组活动

 1.小树排队(中班)
 请幼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给5棵高矮不等的小树按顺序排队。排好后说说:“第一次是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的,第二次是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的。”

 2.彩条排队(中班)
 准备同色但有深浅差别的纸条各若干,供幼儿排序,排好后要求幼儿说说“是按照从深(浅)到浅(深)的顺序排的”。

 3.套筒排队(小班)
 准备套筒系列。请幼儿匹配圆形系列范例,用重叠对应或并置对应的方法给套筒排队。排好后说说:“第一次是按从粗到细的顺序排的,第二次是按从细到粗的顺序排的。”

 4.雪糕娃娃排队(大班)
 请幼儿比较雪糕娃娃(在雪糕棒一端画上娃娃脸)的高矮,并按从矮到高的顺序为雪糕娃娃排队,最后,说一说雪糕娃娃是怎样排队的。

 5.搭楼梯(大班)
 请幼儿先比较积木的长短,找出其中最长和最短的,再按顺序排列成楼梯的样子。

 6.跳花竿(大班)
 师幼用长短不同的竹竿,到操场上一起玩“跳花竿”,感知花竿长短与跳花竿人数之间的关系。体验到如果竹竿长,容纳的人数就多;竹竿短,容纳的人数就少。

 7.小纸片排队(大班)
 提供厚薄不同但形状大小相同酌各色小纸片若干。引导幼儿观察小纸片,说说小纸片的不同,尝试根据纸片厚薄的不同为各色小纸片排队,说说自己是怎样排队的。

 8.积木排队(大班)
 提供厚薄不同,但大小相同的积木序列,引导幼儿观察积木厚度的不同,尝试根据积木的厚薄为积木排序。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57365-08-9分类
    大班 数学 科学 主题 语言 音乐 体育 英语  
    美术 健康 综合 游戏 社会 安全 亲子  
    中班 数学 科学 主题 语言 音乐 体育 英语  
    美术 综合 健康 游戏 社会 安全 亲子  
    小班 数学 科学 主题 语言 音乐 体育 英语  
    美术 综合 健康 游戏 社会 安全 亲子  

    特色

    节日 环保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衔接  
    手工 简笔画 蒙台梭利 珠心算 奥尔夫  
     
         


    57365-08-9网 Copyright 2007-2010 www.hunancandle.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