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语言教育中体现教学内容的有序性
近年来,国外幼儿教育的许多新理念,如瑞吉欧的“方案教学”、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等教育思想传播到我国,对我国的幼儿教育实践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如目前谈到幼儿园教学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主题”;谈到如何选择教学内容时,一些教师也常会说:“我们主要开展主题活动,整合了园内外的有益教育资源,选择的内容非常丰富,致力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新《纲要》明确提出,教学内容应在幼儿经验范围内提供有组织的主题或概念,“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即主题要依据幼儿的兴趣、经验、生活来安排和延伸,把学习的内容还原为幼儿的生活,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把幼儿的兴趣转化为学习活动,整合成相互关联的活动环节。幼儿的兴趣是非常广泛的,各自的生活也有所不同,如何把握幼儿的这一现实情况和教学内容有序性之间的关系,就给教师开展语言教育活动带来了挑战。从有关幼儿教育实践看,有的教师没有一定的计划与目标,有的是即兴发挥,有的是年年照搬,不注入新的内容、新的方法,不能利用幼儿教育研究的新成果,体现不出教学内容的有序性;还有的教师片面追求整合课程或主题活动的形式,而把各种不相关的或者并不适合于同一年龄段的内容放在一起,以致忽略了主题教育的“灵魂”——将各种学习内容有机整合,让幼儿获得较为完整的学习经验,也背离了教学内容的有序性。
教学内容无序,缺乏内在的逻辑性,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首先,既然语言教育活动的内容缺乏内在的逻辑顺序,那么拼凑在一个主题下的各个分活动之间的联系也并不紧密,从而给幼儿的学习体验就不完整。在这样的主题活动或者说课程下,我们认为幼儿不可能保持持久的兴趣,主题活动的目标也就不能得以真正实现,那么幼儿的语言能力也不会获得应有的发展。其次,根据新《纲要》在语言领域教育的内容方面提出的要求,以及幼儿本身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规律,幼儿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所提供的学习内容、组织的教育活动如果不具有一定的逻辑顺序,不能够针对一定年龄段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就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如发音能力、独立讲述能力、早期阅读能力等更好地向下一阶段发展。不考虑幼儿需要和兴趣的活动,不是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教育活动,这样的活动对幼儿的认知、语言能力以及社会性情感等方面的整合发展是不利的。
既然幼儿语言教育内容存在着“无序”现状,它对幼儿各方面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那么,作为幼儿教师,就必须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以确保语言教育中体现教学内容的有序性。这主要表现在幼儿语言教育内容的选择、安排应以幼儿需要为核心,从情感出发,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使幼儿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运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等。具体而言,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科学、合理地安排语言教育教学内容:
一、按照幼儿的年龄特征循序渐进
在幼儿园期间,幼儿在语言知识、社会知识、科技知识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有鉴于此,教师在安排语言教育内容时就应该循序渐进,如讲述的凭借物、谈话的主题、文学作品的阅读等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要有所区别,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方面的要求也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出有层级的要求,在难度等方面应该逐步加深而表现出不同年龄班应有的差异。比如,对于小班幼儿,完全可以将幼儿的学习内容还原到日常生活中,选择“我的家”、“过生日”、“天气预报”、“交通规则”、“家用电器”等作为活动主题。这类语言教育活动内容的信息量较大,会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运用的量大大增加,而且它对促进思维的加工、概括有着明显的作用。而对于大班幼儿,则可以进一步扩大活动主题的范围。如“环保标志”、“每日新闻”、“抗洪救灾”、“有趣的书”、“玩具展览”等语言活动,涉及幼儿的日常生活、社会信息、科技信息等,大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经常会看到、听到这类信息,有一定的熟悉感。同时作为语言教育活动内容,它们对幼儿来说也有一定的挑战性,在此基础上开展活动既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又可以促进其关心社会生活,走进社会生活,理解社会生活,从而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体现幼儿原有生活经验的内在联系
幼儿的语言学习是不断获得语言经验的过程,也就是幼儿园、家庭、社会不断为幼儿提供各种新的语言经验的过程。如何使语言教育活动提供的语言经验能够为幼儿所获得,成为幼儿自身语言经验体系的一部分?这就要往选择活动内容时,考虑幼儿原有的语言经验体系。即每一类活动内容都要具有内在联系的经验组成,使幼儿每一次获得的语言经验都能成为其以后语言学习的基础。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及其周边环境中的各种教育资源,同样应成为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在语言教育过程中,应当重视幼儿原有的经验基础(包括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和认知经验),提供适合其水平的新经验内容,让幼儿在与新的信息材料的交互作用中增长语言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注重幼儿生活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考虑到幼儿的生活经验积累、认知能力发展情况以及过去知识的掌握情况等,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选择符合幼儿需要的内容,注重趣味性、新颖性,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根据语言教育目标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
幼儿语言学习是他们的语言、认知和社会的知识与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语言教育内容就是向幼儿提供各种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幼儿语言教育目标是确定幼儿语言教育内容的主要依据。新《纲要》明确规定,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是:“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因此,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语言教育活动时,所安排的教学内容一定要有助于循序渐进地实现不同类型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全面地对幼儿进行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这四种语言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必须将培养幼儿语言能力渗透到各领域的活动中。例如,在开展文学作品欣赏活动时,教师组织活动时,一方面要注重文学作品本身的特点,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如故事中主人公的语言习惯——骄横无礼还是温文尔雅、作品的价值观如何等。只有这样,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才不只是教语言知识,而是和其他领域相互渗透,实现教育的多重价值。 语言教育活动是实现语言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是组织和传递语言教育内容的实施环节,也是落实语言教育任务的具体手段。教师应立足于幼儿的长效发展,着眼于提高幼儿语言素质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有序安排教学内容,使幼儿个性得到积极的、生动活泼的发展,幼儿语言潜能得到积极的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