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话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谈能力
谈话活动是在教师间接引导下,幼儿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展开自由交流的活动。如何更好地开展谈话活动,其基本条件是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相互注意和引起注意。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一再要求幼儿倾听,却不太注意引导幼儿关注参与者发出的有效语言信息。在围绕话题谈话时,也是教师总结得多,幼儿得不到充分的表达。有的教师更不太关注幼儿运用语言交谈的规则,导致幼儿交往水平总是得不到提高。.有鉴于此,教师在组织谈话活动时,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交谈能力,帮助幼儿学会交谈策略。
一、选择有趣的话题。引起幼儿交谈的兴趣
在谈话活动中,幼儿必须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展开多方、自由的交谈。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话题呢?从实践来看,这个话题必须是幼儿熟悉的、新颖的,大家都关注的、感兴趣的内容,才能保证谈话的顺利进行。教师在选择谈话内容时可以基于以下三个途径:第一,预设的话题。在目前的幼儿园教材中,有许多很好的话题,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一个谈话活动。如“我们的城市”是一个帮助幼儿交流各人对城市看法的一个活动,如果平铺直叙幼儿看到的城市,幼儿会不知从何讲起,渐渐也会失去谈话的兴趣。教师若从幼儿听过的故事着手,从幼儿熟悉的标记引导谈话的方向,或把幼儿感兴趣的场所作为重点的谈话内容,幼儿就会投入到活动中去。第二,源自幼儿生活的话题。幼儿的生活中有很多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发生,教师只要稍稍加以调整、筛选,就能寻找到有价值的内容。如小班的幼儿喜欢妈妈,对妈妈非常熟悉,开展“我的好妈妈”这一活动就能充分调动幼儿对妈妈的记忆和了解,继而让幼儿乐意进行谈话。第三,偶发性的话题。幼儿往往对突然发生的事情更感兴趣,有时还会因此打断正常的教学活动。这时教师不能轻易遏制幼儿的行为,而应耐心地把幼儿的困惑解释清楚,他们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例如一次数学活动中,突然有一只小鸟飞进来,顿时引起了幼儿的兴奋。小鸟受到惊吓后一直横冲直撞没能飞出去,教师发现已经不能让幼儿回到数学活动中去,就和幼儿谈起了小鸟。“你们说,小鸟怎么会飞到这里来的?”幼儿一边看着小鸟一边猜测着。教师说:“一定是小鸟看见你们学得认真,才飞进来看你们的。可是,你们却把它吓坏了!”幼儿这才意识到要安静下来,一瞬间只听见小鸟扑腾的声音。有几个反应快的幼儿,立刻打开了几扇关着的窗户。小鸟总算飞出去了,幼儿也都高兴地拍手笑了。这样的随机谈话活动,只要引导适宜,幼儿既能很有秩序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能拓展相关的经验。
二、灵活运用提问技巧,引起幼儿与教师、同伴之间的愉快交谈
提问是一个基本的教学手段,也是一门艺术。教师灵活有效地运用提问,可以促使幼儿的思维与活动紧密联系,引起一场大家都乐意参与的谈话活动,实现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分享。
1.立足幼儿的年龄特点,避免主观设问 每一次教学活动,教师都要设计提问,仔细琢磨每一句话的表述方式。现实中常有一些因为没有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出现启而不发、“开无轨电车”的现象,使教师和幼儿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地。如在“春天来了”谈话活动中,有个教师出示了几张卡片,问幼儿:“小朋友,请你们找找,哪些卡片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幼儿的回应是:“咦,怎么会有落叶,还有围巾,真奇怪!”幼儿对教师的提问并不理会,出现了答非所问的情况。预设这个提问的初衷是为了让幼儿分辨春天的季节特征,然而由于教师忽视了幼儿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思维特点,导致提问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由此可见,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应善于站在幼儿附角度来衡量问题是否恰当,避免主观设问的倾向。 ’
2.注重提问的语言艺术,激发幼儿交谈的兴趣 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特别要注意提问的语言艺术,运用抑扬顿挫、恰如其分的语气并结合表情等体态语来诱发幼儿对问题产生兴趣,调动幼儿交谈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如在“有趣的饼干”谈话活动中,如果说:“小朋友,你们喜欢吃什么饼干?”就不能很好地调动幼儿交谈的积极性。为了使幼儿乐意和同伴交流“饼干”的话题,换成说:“你们觉得最有趣的饼干是什么?它什么地方有趣?”这种令人遐想的语言配上教师猜测的神情,必然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掀起幼儿交谈的热情。 话活动突出强调幼儿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幼儿有时会在集体面前发表个人见解,教师在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他人谈话时,需要及时捕捉有效的信息并给予回应,使幼儿和教师的对话更加紧凑、幼儿之间的谈话更有联系。如大班谈话活动“动画片里的人物”,小明说自己喜欢《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因为他聪明、勇敢。这时教师就可以提示:“原来你喜欢聪明、勇敢的孙悟空。那么还有谁也喜欢孙悟空,喜欢他的什么呢?”这样就使谈话顺利地进行下去,幼儿之间也有了更多共鸣。可见,教师提问时的语言是否具有吸引力和艺术性直接影响到幼儿交谈的气氛和效果。
3.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 教师的提问通常面对所有幼儿,但每个幼儿的能力不同、理解水平不同、个性不同。因此,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准确把握幼儿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使每个幼儿都乐于主动和教师交流。如针对胆小、声音轻、表达能力差的幼儿,可以采取先鼓励、后提问的方法;针对不安静听讲但思维活跃的幼儿,可以先提有点难度的问题,再提醒他安静听讲……使得每一个幼儿都能融入交谈的氛围里,畅所欲言。 在谈话活动中,有时需要幼儿都参与一个问题的猜想,从中引发幼儿之间观念的碰撞。当幼儿之间的见解发生矛盾时,教师应提出疑问,让大家都参与,顺势引起持有不同观念的幼儿之间的争论。在争辩问题的过程中,幼儿会更加注意对方的观点,然后及时、有效地说明个人的见解。如大班幼儿在讨论“大的空心铁球和小的玻璃珠谁会下沉”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论。有的幼儿认为空心铁球会下沉,因为它是铁做的;有的认为空心铁球会下沉,因为它重;还有的认为玻璃球会下沉,是以前玩过的等。各种各样的观点导致了幼儿之间激烈的争辩,这时教师适时介入:“想一想,物体为什么会下沉呢?哪个小朋友说得对呢?”促使每个幼儿都踊跃地加入到集体讨论的队伍中去,谈话活动自然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创造机会学习谈话规则。提高交谈的水平
1.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交谈 每个人在说话中所处角色不同,相应的也会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通过体验不同角色,幼儿会掌握与各种人交流的方式、态度。如在“假如我是……”的谈话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表述自己扮演的人或动物。有的幼儿扮演奥特曼,就会用勇敢、响亮的声音说话;有的幼儿扮演机器人,就会用平稳、一顿一顿的声音说话;还有的幼儿扮演小白兔,就会用轻轻的声音和简短的句子说话……在这个活动里,幼儿体验到了多样的交流途径,获得了有关语言运用的方法。
2.采用轮流的方式交谈 在谈话过程中,往往会有2~3个人甚至是更多的人参与,这就需要幼儿按照一个潜在的顺序逐个说话。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轮流交谈的习惯,可以帮助幼儿真正理解对方的意思,也能使幼儿明确让自己的想法被别人知道的方法。如谈话活动“各种各样的桥”中,教师先提出轮流交谈的要求,如“一个一个说,别人讲的时候你要仔细听”,然后请幼儿和同伴讨论。幼儿讨论时,教师巡回观察参与讨论,并随机指导幼儿交谈中发生的问题,最后把问题交给幼儿去解决。
3.学习用修补的方法延续交谈 谈话过程有时候会因为一些原因中断,对此教师应该意识到,并且通过示范、提问或引导的方式,唤起幼儿交谈的记忆,使幼儿学习延续谈话的修补方法,增强这方面的敏感性。
总之,通过谈话活动培养幼儿的交谈能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但这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在教师有意识的支持、合作、引导下,才能增强幼儿的交谈能力,促使幼儿更加自如地与他人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