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幼儿语言运用的能力
早期教育研究表明,o~6岁是幼儿语言习得的迅速时期,而3~6岁被称为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阶段恰恰是幼儿在园期,在幼儿园如何营造适合幼儿语言运用、语言发展的环境一直是幼儿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的问题。新《纲要》指出,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这种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使幼儿由想说到敢说再到善说成为现实,消除了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教师语言霸权、环境障碍以及评价滞后等瓶颈,让幼儿的语言发展走向自由和谐的阳光地带。立足新《纲要》的精神,可以从三个方面发展幼儿语言运用的能力。
一、积极搭建语言交流的平台
回顾幼儿语言教育实践,现实中不免存在着教师讲、幼儿听,教师说、幼儿做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如幼儿午餐时禁止幼儿随意讲话,要求“安静”午餐;幼儿在玩积木时不允许“大声喧哗”,仿佛这样才是培养乖孩子的有效手段等。而事实上,这些时候往往是幼儿学会交流、懂得交往的好时机,关键在于教师的有效引导。 因此,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语言运用环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交流。如晨谈时,让幼儿当“小小主持人”,在各组讨论、推选的基础上,每天选出几位小主持人,讲述今天或近期发生的新鲜事。再如,幼儿对听说游戏“每天一练”很感兴趣,可先从简单的人手,如太阳、月亮、星星、苹果、香蕉,再使用短语如“我喜欢××”、“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等进行表述,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放下架子,允许幼儿“喧宾夺主”、“大胆质疑”。如在学习故事《爱心修理店》活动中,就可以让幼儿当一回“陆先生”,修理各种东西,还可以质疑:“你开了‘爱心修理店’,你会修理哪些东西?你会修理破碎的心吗?”有的幼儿就问:“破碎的心怎能修理呢?”再如学习儿歌《兜风》的活动中,一个幼儿就说:“我妈不让我独自一人骑三轮车到公路上兜风,那位小朋友在大街小巷中兜风很危险哦!” 在活动提问中,教师应该经常使用鼓励性语言,让幼儿“有话敢说”。如果有的幼儿说得语无伦次、结结巴巴,可以鼓励他们:“说得不错,你已经说得很棒了,请继续!”要允许幼儿说话时存在不足甚至缺陷。因为幼儿回答错一个问题不要紧,但如果剥夺了幼儿自由发言的机会将是非常可怕的。当一个班级的幼儿齐刷刷地举起小手并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言时,教师应耐心对待,可以让幼儿逐个回答问题,也可以让幼儿分组讨论,尽量让幼儿把想说的话都表达出来。不仅在教育活动中是这样,活动之余,教师也要和幼儿平等交流,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则可以掌握幼儿思想动态,再则可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总之,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我们要摒弃教师语言霰权的现象,积极搭建幼儿语言交流的平台,让幼儿敢于说、乐于说。
二、营造真实丰富的语言运用环境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而幼儿运用语言又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实现的。教师应努力利用语言区、环境墙饰以及走向大自然和社区的各种活动,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运用环境。 首先,丰富语言区的内容。如大量提供幼儿图画书、故事中的情境表演道具(提供头饰)、幼儿自带的配图读物、语言游戏的材料等,使幼儿喜欢到语言区玩,并产生交流的语言情境;多带幼儿到“图书室”阅览图书,培养幼儿喜爱看书的习惯,但遇到幼儿交换图书或对书自言自语甚至发出一些让教师“不爱听”的语言时,也不能以看书要“安静”为由而打消幼儿交流的积极性。其次,利用幼儿园墙饰让幼儿说话交流。如根据主题活动“春天”的要求,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春天的花卉,如桃花、梨花、迎春花等插放在自然角,让幼儿观察说话:“粉红色的桃花真美丽!”“迎春花像喇叭,嘀嗒嘀嘀嗒!”然后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放飞的风筝”、“春天的小河”、“春天的动物”等主题环境。有些墙饰还可以配上朗朗上口的儿歌,如《春天是一本书》等,幼儿会在活动之余三三两两在墙饰旁交流。展示幼儿的作品也可以提供幼儿讨论的契机。再则,带领幼儿走向大自然、走向社区,丰富幼儿的生活,拓展幼儿语言交流的视野。如在“寻找春天”的活动中,幼儿看到倒挂的柳枝、飞来的燕子,就会情不自禁地诵读古诗《咏柳》;在参观“超市”、“农贸市场”、“工厂”时,幼儿对琳琅满目的物品会“侃侃而谈”:“这是德芙巧克力,丝般柔滑。”“脑白金,年轻态健康品。”……此外,每天午睡前讲故事也能让幼儿积累一些优美的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敏感和乐趣。 幼儿的语言只有在真实情境中才会脱口而出,才会娓娓道来,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只有在真实鲜活、具体丰富的语言交往环境中才能得以提升。
三、提供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机会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玩的游戏之一,为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因为角色游戏时有关主题的产生、角色的分配,幼儿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如角色分配时,大班幼儿会针对“我为什么要选择当驾驶员”、“我为什么要在商店做营业员”、“我为什么要选择做妈妈”等,讲出一大堆理由。再如,幼儿在投入游戏时,不知不觉就会假戏真做,有时甚至出现吵架的行为。如娃娃生病了是去挂水还是打针,“爸爸”“妈妈”有时会意见不统一而各执一词。又如,一些平时胆小的幼儿在玩“幼儿园”这个游戏时,竟像模像样地当起了“小老师”(当然教师不会介入其中),会带领同伴念古诗、朗诵儿歌、讲故事、做计算题,还会评价某某小朋友积极发言,奖励小红花、五角星呢!他们还积极运用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尝试处理角色扮演中的问题,于是“理发店”、“鲜花店”、“童装店”中不时传来“顾客”的谈笑声、讨价还价声。而幼儿也在这样的角色游戏中不断丰富了人生经验,积累了更多的语言素材,语言表达能力自然相应提升。 由于现代媒体如影视、网络等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所以幼儿的语言信息来得快、来得杂,这是帮助幼儿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契机。如让幼儿在晨谈时说说自己在电视里听到的、看到的广告用语,鼓励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用广告用语招徕“顾客”。在语言活动中可以尝试让幼儿自编故事或创编故事,在学习诗歌时也可以组织幼儿创编。如在学习诗歌《家》时,教师可以设计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放下架子,允许幼儿“喧宾夺主”、“大胆质疑”。如在学习故事《爱心修理店》活动中,就可以让幼儿当一回“陆先生”,修理各种东西,还可以质疑:“你开了‘爱心修理店’,你会修理哪些东西?你会修理破碎的心吗?”有的幼儿就问:“破碎的心怎能修理呢?”再如学习儿歌《兜风》的活动中,一个幼儿就说:“我妈不让我独自一人骑三轮车到公路上兜风,那位小朋友在大街小巷中兜风很危险哦!” 在活动提问中,教师应该经常使用鼓励性语言,让幼儿“有话敢说”。如果有的幼儿说得语无伦次、结结巴巴,可以鼓励他们:“说得不错,你已经说得很棒了,请继续!”要允许幼儿说话时存在不足甚至缺陷。因为幼儿回答错一个问题不要紧,但如果剥夺了幼儿自由发言的机会将是非常可怕的。当一个班级的幼儿齐刷刷地举起小手并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言时,教师应耐心对待,可以让幼儿逐个回答问题,也可以让幼儿分组讨论,尽量让幼儿把想说的话都表达出来。不仅在教育活动中是这样,活动之余,教师也要和幼儿平等交流,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则可以掌握幼儿思想动态,再则可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总之,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我们要摒弃教师语言霰权的现象,积极搭建幼儿语言交流的平台,让幼儿敢于说、乐于说。
提问:“鱼儿的家在哪里?”“珊瑚的家在哪里?”也可以提问:“蘑菇的家在哪里?”于是便有了“美丽的公园是蝴蝶的家”、“绿色的池塘是青蛙的家”等精彩纷呈的“诗句”。 新《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为幼儿提供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积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为幼儿语言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也只有在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中,幼儿才会大胆地表达和表现,并获得语言运用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