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大班教案中班教案小班教案托班教案优秀教案手工教案简笔画幼儿园管理教育论文幼儿园图片计划总结老师休闲区家园共育

您的位置: 57365-08-9网 >> 教育论文 >> 语言 >> 正文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恰当地运用讨论法           ★★★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恰当地运用讨论法
作者:幼儿园   文章来源:幼教论文   时间:2013-8-24 14:39:58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恰当地运用讨论法

一、精心选择讨论的话题

   一个好的话题往往能激发幼儿表达的愿望,让他们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自然而然也就愿意向大家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一个不成功的话题就好似竹篮打水一场空,工夫是费了,但是却没有什么收获。一般来说,讨论的话题分为以下几种:情感交流型(如“胖胖吃得开心吗?”)、问题解决型(如“我们要怎样减少垃圾,保护环境?”)、分析评价型(如“垃圾对人们有什么坏处?”)、理解记忆型(如“秋天有哪些花开了?”)等。
 情感交流型的话题主要是让幼儿阐述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表达寄寓于某个事物或某件事情中的情感。这类话题若能够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或者幼儿有过亲身体验,他们往往能够畅所欲言,乐于让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而这类问题在幼儿之间也容易达成共识。

 相对来说,问题解决型和分析评价型话题容易引起幼儿之间的差异,也容易激起“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因为幼儿的发展水平、生活经验不同,他们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式也不同。这类话题所激发的讨论通常是非常热烈的,幼儿能够各抒己见,说明自己的立场。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话题也最会引发幼儿的争执,对于年龄小的幼儿来说尤其如此。因为幼儿处于发展的最初阶段,尚不能理解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办法和各不相同的评价观点,也难以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他们往往认为正确的意见只有一个,而且容易固执己见,排斥他人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应该帮助幼儿慢慢接纳他人的合理想法,从他人的立场来思考、选择,这样幼儿可以从同伴的发言中发现智慧的火花,从而修正、改进自己的解决方式和评价观点,实现向更高水平的发展。
 理解记忆型问题引发幼儿讨论的空间要小一些,这类话题往往是教师对幼儿进行检验的一种口头方式,在引发同伴之间的讨论上也不如其他话题来得容易。但是,相对于其他几种话题来说,由于理解和记忆的标准相差不大,因此不容易导致幼儿间的分歧。    由此看来,从话题本身来涉及讨论,有一个适宜度的问题。有些话题对于引发讨论要容易些,有些则不容易;有些话题对于产生争论要容易些,有些则不容易。因此,教师在运用讨论法时应视情况而定,斟酌多方面的因素选择讨论话题。

二、讨论要有的放矢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讨论是为语言教育目标服务的,讨论的方方面面应该与语言教育目标相关,能够促进语言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讨论前,教师要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如讨论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应该如何来组织讨论?如果讨论是为了引发幼儿的生活经验,就应该在活动前为后面的活动作好铺垫。如在学习《小蜗牛》这一故事时,教师与幼儿在活动前一同讨论蜗牛的特点,增进幼儿对蜗牛动作慢这一特征的了解,然后再引入故事。如果讨论是为了实现幼儿对某个句式的迁移,就应该在活动中让幼儿互相讨论,通过小组合作来遣词造句。如在学习诗歌《秋天的颜色》中,菊花、枫叶、松树、大地都说了秋天的颜色,教师让幼儿分小组讨论苹果、稻子和其他的事物会如何形容秋天的颜色。通过讨论,幼儿不仅学会了仿编诗歌,而且深化了对秋天的认识。如果讨论是为了促进幼儿的思考,就应该多问幼儿几个“为什么”,让幼儿在阐述“为什么”的过程中明白事物的逻辑条理,同时教师也明白幼儿的所思所想,更容易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如在中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讲完《垃圾的悄悄话》这一故事后,为了深化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就向幼儿提问:“旧报纸为什么会说自己很有用呢?”幼儿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实现了让幼儿明白垃圾可以变废为宝这一目的。

三、讨论要兼顾全体幼儿

 在讨论过程中,由于幼儿的性格、气质各异,有的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敢想敢说;有的幼儿不喜欢发言,喜欢把事闷在心里。当善说者机会越来越多、寡言者机会越来越少时,讨论就成了部分幼儿的“话语霸权”。有时候,一次活动热闹非凡,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发言的就是固定的那几个幼儿。因此,在讨论中,教师要给予不喜欢发言的幼儿以格外的关注,努力让所有的幼儿都参与到讨论中来。当个别发言时,应该有意识地多给他们机会,锻炼他们的胆子;当小组讨论时,应该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了解他们的想法,避免他们在小组中成为一个“旁观者”。对于部分喜欢发言的幼儿来说,发言是一种习惯,大事小事难事易事他们都觉得要有自己的声音,但是当别人发言时,他们往往不会认真对待,甚至压制其他人的意见。因此在讨论中,教师也要提醒他们:虽然有自己的看法是难能可贵的,但是应该多倾听同伴的意见,这样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此外,要灵活对待讨论中幼儿生成的内容。由于幼儿年龄小,思维常常不连贯,在讨论的过程中他们容易想到哪就说到哪,有时反而忽略了讨论的关键问题所在。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视情况处理。如果幼儿生成的内容跟语言教育活动和讨论问题完全无关,而且属于幼儿的个人经验,教师应该提醒幼儿抓住重点,说大家正在讨论的问题。如果幼儿生成的内容具有教育价值,并且激发了大部分幼儿的兴趣,教师就应该打破自己设计好的讨论程序,灵活地将幼儿的讨论内容引导到自己的教育目的上来。
 毕竟幼儿的生活经验与成人不一样,就算成人考虑再全面,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幼儿的想法、观点来自于他们的本真世界,发源于他们的内心感受,是最天然、最可贵的教育资源。在日常生活的随机语言教育中,幼儿生成的内容也是教师教育的宝贵财富。如幼儿对汉字非常感兴趣,有的幼儿就问:“汉字是怎么来的?”教师接住这个“球”后,把问题抛给全班幼儿,结果幼儿有了“象形字”、“甲骨文”等不同的答案,并对汉字的由来和演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特意组织了“有趣的字宝宝”这一讨论活动,让幼儿在说说讲讲中加深了对汉字的认识。

四、尊重幼儿的想法和意见

 讨论中应尊重幼儿的想法和意见,避免讨论成为教师的“独角戏”。由于教师和幼儿教育关系中本身的不平等——教师是知识经验较多者,幼儿是知识经验较少者,因此,对于幼儿的想法和意见,教师容易从成人的角度来考虑,以成人的标准来判断对错。而这种做法自然影响了教师对讨论的处理。与幼儿一起商讨事情时,教师有时会把自己以为合理的想法强加于幼儿;当幼儿说出很有创造性的词汇、句子时,教师往往觉得这是不可理喻的;当幼儿阐述自己的看法时,教师往往要武断地进行纠正……其实,当教师对幼儿的发言枉论对错的时候,也是扼杀幼儿智慧的时候。幼儿会在心里揣摩教师需要的是什么,然后再发表言论。这样,他们就不是从自己的视角、用自己的心灵来体验问题,而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来看待一切,这种讨论而来的千篇一律的发言往往可以赢得教师的赞赏,但却失去了幼儿的童真和智慧。这种讨论名为讨论,实际上不过是教师的“独角戏”而已。如在小班谈话活动“寻找绿色”中,面对教师“绿的小草像什么”的提问,有的幼儿说“像针,细细的”,有的幼儿说“像线,长长地绕在地上”,还有的幼儿说“我看到一个小草像花一样”。在幼儿的眼里,小草是线、是针又是花,它跟成人眼里的小草是不一样的!如果教师片面认同“像针,细细的”说法,必然会使其他幼儿的想象和表达积极性受到扼杀。
 总之,讨论法的核心是引发教师和幼儿之间、幼儿和同伴之间的互动,让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接纳对方,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而这种互动应该是平等、民主、公平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使讨论法的作用落到实处,才能让幼儿在你言我语中共同受益。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57365-08-9分类
    大班 数学 科学 主题 语言 音乐 体育 英语  
    美术 健康 综合 游戏 社会 安全 亲子  
    中班 数学 科学 主题 语言 音乐 体育 英语  
    美术 综合 健康 游戏 社会 安全 亲子  
    小班 数学 科学 主题 语言 音乐 体育 英语  
    美术 综合 健康 游戏 社会 安全 亲子  

    特色

    节日 环保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衔接  
    手工 简笔画 蒙台梭利 珠心算 奥尔夫  
     
         


    57365-08-9网 Copyright 2007-2010 www.hunancandle.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