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时光幼儿园 最近,来自美、法等国的心理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心情教育”。
所谓“心情教育”,就是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引导孩子理解“真爱”,学会关爱他人,让真诚的爱在人与人之间流动。
在国外,面对学校忽视道德教育,以致大量年轻人迷失人生方向的现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立学校加入了推行人格教育的行列,许多学校设置了有导向性的、以“心情教育”为核心的人格、素质教育课程。专家说,“心情教育”就是训练人的本质中最深层的动机,使人的知识、品德和意志都能朝着崇高的目标发展,使人的情感、欲望建立在美好心灵和健全人格的基础上。爱的训练与体察,是心情成长的营养素。在这方面,父母、老师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可缺少。在不少国家,“心情教育”从幼儿时期就开始了。孩子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学习以爱回报父母,从小培养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品格。孩子的心情素质在爱的熏陶下逐步发展成熟。当孩子成人后,以这种人格素质与其他人相处,就会建立起充满和谐与友爱的社会。人格培养与道德训练,共同构成了“心情教育”的完整内容。
“中国妈妈似乎越来越过分关心婴儿的智力发育,这个倾向令人担忧。”
那么,我们对孩子的教育着重在哪些方面呢?在中国已经坚持开展16年的“关心下一代工程”,日前由中日育儿专家“坐堂”,为年轻妈妈们现场咨询指导、排忧解惑。
“‘怎样能让我的宝宝更聪明?’几乎每位中国妈妈都爱问我这样的问题。”东京女子医科大学母子综合医疗中心主任仁志田博司说,10年前这位专家就随“关心下一代工程”来过上海。在他看来,和10年前相比,中国妈妈似乎越来越过分关心孩子的智力发育,很少有妈妈关心孩子如何形成自己的品格,以及家长行为会对孩子人格产生什幺影响,这个倾向令人担忧。他认为,“智力过人”是父母强加于子女的愿望。其实,培养婴儿品格比开发智力更为重要,更让孩子受益终生。即使是0-3岁的婴儿,也已经能够通过父母充满爱心的行为和指导培养健康的品格。
“心情教育”从何入手?
培养孩子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
1.物——我关系
心情教育提倡让孩子体会到,世界上的万物都有它们存在的道理。作为一个人应该从中去寻找它们存在的意义,父母应帮助孩子从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中去发现、感受和体验万物的存在和变化,使他们逐步认识万事万物的变化都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应该鼓励孩子与自然接触,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具有环保意识;并懂得善待身边的事物,如玩具、用品等等。
2.人——我关系
父母应该让孩子逐渐懂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并学会自己处理一些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问题——
*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一定要教孩子懂得珍惜他人的爱,并学会给予他人爱。懂得珍惜爱,就是让孩子体验爱的美好,知道父母在给予爱时付出的辛劳,从而使孩子产生尊敬、感激之情;学会给予爱,是要教会孩子关心他人,照顾他人。
*鼓励孩子与更多的孩子经常往来、友好相处。同伴群体交往,会丰富孩子的经验,培养其交往能力,引导孩子注意他人的情感变化,学会关心与理解他人的感情,激发孩子与他人分享快乐和解除别人痛苦的愿望。
*重视培养孩子与其他人相处的能力。例如,可以带孩子参与公益活动、福利活动等,增进孩子与老年人、残疾人等的交往,关心他人的生活,使孩子从小就具有平等协作的思想与人道主义的精神。
3.我——自我关系
现代社会要求人才具备更高的自主性,而人自身也要求教育能不断发展更高的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的能力。父母应该——
*帮助孩子发展认识自我的能力。只有较为正确地认识了自我,才有可能更好地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父母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给他们适度的自由和自主抉择、自负其责的机会。
*帮助孩子发展自我设计的能力。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说:“我将来要当……”这时,父母要鼓励孩子把远大的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问问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和引导,把孩子的一些远大理想内化成为孩子心目中的自我设计蓝图,一步步培养孩子自我设计的能力。
*帮助儿童发展自我实现的能力。父母应注重促进孩子自我实现欲望的产生和发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从事各种有挑战性的活动,充分挖掘以前不曾被意识到的聪明才智。
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孩子来说,心情教育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了。为了今天的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明天的社会,就要让孩子从小懂得爱父母,爱家人,爱社区,让孩子的心情素质在爱的熏陶下成长,到他们长大成人,他们会懂得怎样去建立友爱和谐的社会。
域外信息
德国:三张照片实施“心情教育”
当时是1983年的德国。一年级思品课教材第一页是孩子现在所居住的社区,在二战时的样子。图片上标了路名,然后让孩子查查自己家所在的道路,孩子会看到路上有很大的弹坑,或者堆满了尸体。第二页是现在社区的照片,依然让孩子去找自己家的位置,再问他们喜欢生活在哪张照片里?孩子当然愿意生活在现在的社区。于是老师就告诉他们,第一张照片是你们的长辈所经历的现实,而不是想象出来的,从第一张照片到第二张照片,是靠你们的长辈用勤劳的双手建造出来的,单凭这一点,你们就没有权利无缘无故的对他们发威,向他们抱怨,因为他们给你们带来了这么美好的生活,从而树立起孩子对长辈的崇敬。第三张照片是一张2000年的蓝图。孩子最喜欢这一张。老师问,你们还有没有勇气和理由让你们的父母再去建造第三张照片?忍心吗?一个孩子算了算他父亲已经40多岁了,到2000年已经60多岁了,不能再去造房子了。孩子们终于明白,第三张照片是要用他们自己来建造的,不能再依靠长辈了,这就让孩子在懂得爱长辈以后,又懂得了爱社区、爱国家,这样的教育更容易感染孩子。
美国:“心情教育”抚慰幼小心灵
近年来,由于美国的破碎家庭多,孩子的身心受到伤害。一些学校专门为离异家庭的子女设立课后辅导班,委婉地将这种辅导班称为“香蕉班”或“彩虹班”。辅导班上,老师鼓励孩子们倾吐内心深处的隐痛,排解因父母离异带来的精神痛苦和不良心境。然而,这样做能否达到学校的初衷,尚不得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