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规教育中促进师幼共同成长公开课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是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取坚实的进步”,也是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理想。
◆常规教育的重要性:
1、显性——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幼儿园在保教过程中沿袭下来的,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标准、法则和习惯。通过常规教育可以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帮助幼儿学习在集体中生活、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还可以激发良好的情绪,促进幼儿对生活及社会知识技能的掌握,增强行为的目的性、意识性,发展自律能力,学习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形成。由于常规教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渗透在幼儿园教育的方方面面,因此幼儿园一日活动良好常规的建立,不仅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需要,更是促进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
2、隐性——教师的成长:在常规教育中,教师需要了解和理解孩子,需要通过与孩子的“相处”慢慢积淀自己对教育行为的重新认识,去发现什么才是对孩子最有用最适宜的教育,什么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以提升塑造全新的自我而更好地运用“教育智慧”。
◆常规教育的肉容:
1、一日生活皆课程(事例3则) 2、教师一言一行皆为教育行为(事例3则)
◆常规教育的方法:
(一)和谐的师幼关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其中明确了良好常规在幼儿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独立解决生活问题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1、反思传统的管理行为与幼儿主体发展之间存在的问题
一是自由型常规教育。教师强调让幼儿自由地发展,认为常规教育是对幼儿主体性的限制。所以,教师较多地考虑如何让幼儿“活”起来,注重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自由活动,却忽视了对幼儿行为习惯的要求,结果滋长了幼儿自由散漫的习性,幼儿在园一日活动各个环节脱节、活动无效率。
二是管制型常规教育。常规教育成了对幼儿行为进行控制的过程,以督促、提醒和提要求为主,限制性的常规居多,对违反常规的幼儿进行惩罚,却没有引导幼儿去理解行为被禁止的真正原因,忽视幼儿通过体验习得常规的特点。教师的高控制教育行为使幼儿成为了“木头人’,甚至使有些幼儿从心理上抵触教师,不喜欢幼儿园,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导致教育反效果。
2、师幼关系的重新建构
(事例5则)
(二)有效的常规教育行为 教师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常规教育的有效操作样式。(对教师的常规教育工作行为进行操作层面上的指导,重点讲解生成内容)
◆几点建议:
1、教师必须不断观察自己的做法收到的实际效果(孩子跟你的交流是否越来越流畅),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不要只刻板地照着做而不去思考,逐渐你会发现孩子和你一样收放自如。
2、教师将一日生活各环节当成一个整体来看,特别是对常规教育的目标和操作要点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逐渐把零散的、数量似乎很多的要求或规范在心中组织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成为日常常规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实践的指南,更加灵活、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