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具在第一时间吸引幼儿的目光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的特点,而幼儿的思维则是具体形象的,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条“鸿沟”,而学具则是架在这条“鸿沟”上的桥梁。“凡是要教给幼儿的有关数学知识都应尽可能地转化为可直接操作材料的活动。”那么如何让幼儿喜欢并愿意去参加操作活动呢?学具的提供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当幼儿对学具感兴趣了,才愿意去摆弄、去操作,幼儿对数学学具兴趣越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越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越强,学习的效果也就会越好。数学又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就更需要依靠直接的兴趣来进行学习。因此,让幼儿喜欢操作活动,首先应该做到让学具在第一时间吸引幼儿的目光。
1、学具色彩要鲜艳
幼儿往往喜欢一些比较鲜艳的颜色,如大红、黄色、橙色、绿色、蓝色等,这样能较好地刺激他们的视觉器官,使他们一眼就能看到学具,并且能够爱不释手,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他们操作学具的兴趣。如颜色鲜艳的多功能插板、插塑雪花片、游戏卡、圆点卡等操作材料,就很受幼儿的喜爱。
2、学具造型要新颖
学具的造型对幼儿是否愿意选择学具有很大的影响,充满童趣的学具可以直接引发幼儿操作的愿望,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之中喜爱上数学活动。例如,一般教师提供的接龙卡都是长方形的,但是如果我们把它的造型改为毛毛虫的身体或一节节的火车车厢,幼儿就会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数学的操作活动之中,主动地获得数学经验。
3、学具要做到生活化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越是幼儿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幼儿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当幼儿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有意义的学习才会产生。这时,幼儿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会产生自觉的学习行为,所以,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生活中的实物作为数学学具。
例如在“按用途归类”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吃饭用的碗、调羹、盘子,洗澡用的洗发水、沐浴球,下雨天用的雨靴、雨伞、雨披……这些材料是幼儿生活中的材料,当幼儿一看到这些学具时就饶有兴趣地说出了这些用品的名称,在操作时很高兴地为这些用品按用途归类,正是因为这些学具在第一时间吸引了幼儿的目光,较好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了幼儿操作学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他们保持了高涨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具的巧妙提供则较好地达到了活动目标。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发动幼儿和家长的力量参与制作学具,从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由于有了幼儿的参与,他们对自己制作的材料会倍加关注,从而达到让学具在第一时间吸引幼儿目光的目的。如使用幼儿参与制作的“包子”、“糖果“、“肉片”等游戏材料作为数数活动的学具;使用家长参与、幼儿亲自制作的“汽车”、“飞机”等作为分类活动的学具;等等。
“让学具在第一时间吸引幼儿的目光”是建立在教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的把握和对全班幼儿了解的基础上的。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喜欢用的学具是不一样的,同一年龄段不同班级幼儿的兴趣又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要在对本班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最适合他们的学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