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投放与管理幼儿数学区角的操作材料
数学区角是在活动室开辟一定的空间,提供较为丰富的数学材料,供幼儿操作练习的活动环境,具有开放、自由、自主的特点。在此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伙伴,并能按自己的学习方式、速度去操作探索,所以它深受幼儿喜爱,也是对集体数学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
数学区角材料是教师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获得的学习经验,同时,它与幼儿活动欲望的强弱、兴趣的高低、活动持续时间的长短、能否进行独立地思维和想像、有无探索和创新精神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见,区角材料的投放尤为重要。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1、层次性
幼儿的思维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发展的,因此教师在开展同一类的数学区角活动时,可投放实物、图片和符号等三个层次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发展阶段幼儿的需要,使他们在每个阶段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并适时引导他们向下一阶段过渡。 层次性还体现在根据同一目标的不同层次要求,提供难度不同的材料,以适应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能力水平。如在小班“图形分类”区角活动中,教师提供维度不网的操作材料,包括颜色、大小相同,形状不同;颜色相同,大小、形状不同;颜色、大小、形状均不同,这样可以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自由选择,促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
2、多样性
研究表明,幼儿归纳思维的发展早于演绎思维,这是因为幼儿还处于构各种知识概念的过程中,他们还没有足够的概念体系来完成演绎的任务,对概念的获得主要是依赖于归纳思维。因此,幼儿要理解某个概念,必须要具备体现这个概念属性的多种经验,并在体验这些经验的共同性质中逐步完成概念属性的概括和抽象,最后形成初级概念。在数学区角活动中,对于同一种数概念属性,应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材料和活动规则。如在“有规律排序”活动中,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形形色色的木珠、塑料棒、纽扣、几何图形,使幼儿在对这些材料的拼、贴、串、摆、画的摆弄操作中,感知体验多种规律排序的方法,积累同类型的多种经验,从而概括和抽象出有规律排序的概念属性。
3、可检性
幼儿园的区角活动包括数学区和其他领域的区角活动。在区角活动过程中幼儿的流动性较大,这给教师的观察和指导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把正确的操作结果属于材料的设计中,即提供的材料应尽量蕴涵可检验的因素,或能把操作结果保留下来。
在小中班,一般可提供镶嵌式的材料(即上下镶嵌和镶嵌孔板等)和翻板拼图式材料(即幼儿按底版上的要求,逐一把相应的小方块摆在相应的位置上,操作完毕,翻过小方块,如操作正确就会出现一幅美丽的图案),这祥,幼儿在操作中不仅可以自己检验操作结果,也可以在操作中不断尝试,修正错误,最终获得成功。
在大班,除继续使用翻版拼图外,还可增加一些书写记录表等材料,要求幼儿把自己在操作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操作结果用图画的形式(无论是实物描绘、半抽象的点图还是抽象的符号都可以)记录下来,并写上自己的名字。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记录表或活动后的交谈的方式,了解幼儿的操作情况,了解班上每一个幼儿所具有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教师以此为依据并结合自己的观察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从而实现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和提高的目标。
除了材料的投放之外,精心的管理也非常重要。教师往往有这样的感触,幼儿对数学区角材料的整理总是有些“零乱”,操作材料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幼儿的兴趣不断减弱……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要与幼儿一起做好数学区角的管理工作:
首先,日常材料的布置和整理。为了保证幼儿顺利地进入区角活动,日常的材料布置和整理是不可少的,包括材料归位,修补被损坏的材料,提供和补充必需的消耗性材料。教师要给幼儿充足的整理时间,让幼儿认识到他们对所用材料应负的责任,意识到他们对教室环境的影响等,这样也能逐渐培养幼儿分类、排序和合理摆放的能力。
其次,材料的更新和变换。数学区角的活动内容和材料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幼儿兴趣的变化而加以更新和变换。经验证明,如果操作材料不加以变化,幼儿很容易失去新鲜感。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定期地更新和变换数学区角中的材料。
最后,建立必要的活动规则。数学操作活动必须建立在一定的规则基础上。在摆放新材料和增添新内容后,教师可与幼儿一起确定操作活动的规则,使幼儿知道怎样做、怎样玩,还可以引导幼儿用图示的方法记录并在区角展示,当然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予以提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