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孩子,体验艺术情趣
儿童是在主动参与活动过程中亲自去操作、体验,从而真正获得情感的熏陶。作为教师,尤其是处于二期课改中的实践者,更应成为孩子活动中的环境创造者、材料提供者,为孩子创造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适合每粒种子发芽的生长土壤,从而让他们大胆的表达和表现自己内心情感世界的美妙幻想曲。 在实施中,却给我们带来了挑战,冲击着我们头脑中已有的教育理念,荡涤着与我们相熟相伴的陈旧的观念,改变了许多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着重尝试用主题活动形式将学科整合,设计活动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把孩子置于主体位置,尽可能给他们更多表现表达的机会,更大的表现空间,更多层次的环境刺激;并在活动中我们更关注孩子的艺术语言、行为,从中捕捉他们思维的脉络,顺应着不同个体的不同反应,或自然地以一种肯定态度给予动态、启发性的引导,或以一种赞许进一步给予更多发散性的思考,或以一种欣赏给予再思考的快乐和灵感;孩子们体验快乐的需求成了教师关心、思考的焦点。
一、选择孩子熟悉的生活内容是支持孩子体验艺术情趣的资源之一
身为艺术幼儿园的教师,我认为:幼儿艺术教育不是艺术家的教育,而是人的教育;不单是从小定向的艺术技能技巧训练,而应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 教学观念的逐步转变使我兴奋,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艺术的素材和形式都来源于日常生活,如民族乐器、民间绘画艺术以及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等。因此艺术与人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教育只有创设艺术的各种关系,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有机连接,才能使幼儿在一日活动各环节中逐步获得完整的经验,加深对艺术的理解、喜爱和把握。例如在“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中,采用儿歌欣赏“我的家”帮助理解家的含义—灵活的改编儿歌并配以音乐背景激发爱家的情感及表达阐述自己对家的想法—再运用多种绘画材料将自己对爷爷奶奶妈妈爸爸的爱想象创造性地表现出来,以美术评论提高欣赏水平。活动中互相尊重、关怀、交流、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逐步得到培养和形成。可以这么说,对幼儿实施艺术素养的培养是塑造人的工程。
二、有层次的且有互动的材料和环境是支持孩子体验艺术情趣的资源之二
在实践中我认为幼儿的认知特点是在经历中习得知识、获得经验,而艺术活动的发生更需要调动全身各种感觉器官,需要视、听、触等多种感觉的协调配合,只有这样,幼儿才会获得丰富的审美意象和艺术感悟。于是,我在一日活动中更注重为孩子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如在孩子喜欢的“动物”主题活动中,对想了解“动物冬眠”的孩子提供碟片、书观看,来解答哪些动物要冬眠?为什么要冬眠?等;对喜欢表现不同小动物的孩子提供动物的绘画步骤图和折纸提示图等,有条件的话就带孩子参观动物园或借动物标本欣赏后再来创作;也有的孩子喜欢弹弹唱唱跳跳来表达喜欢动物的心情,那么就为他们找些这方面的歌曲乐曲,利用各自喜欢的不同的乐器(二胡、扬琴、笛子、钢琴等)来演奏,满足他们的表达表现的需要,从中体验快乐。 幼儿的学习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教师正是通过对环境的利用与创设来引导并促进幼儿的主体性等多方面得以发展。顾我也为孩子创设各种互动的环境:以往我忽视了环境这一独特的教育功能及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因此,如何让孩子与环境产生更多的互动,使环境为孩子的发展发挥更多的作用成为了我们研讨的重点,力图通过环境材料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层次性,推动幼儿自主的活动。我始终认为区角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的延伸,在材料丰富的区角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探索美、发现美、感悟美、表现美。例如在“好吃的水果”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看书、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烧菜等,来了解各种蔬菜的作用和特征,然后在生活角中摆放了胡萝卜、白萝卜等各种颜色的蔬菜,以及不同的塑料刀具和盘子,既满足幼儿动手切菜的愿望,又通过菜肴的装盘布局,反映幼儿的审美经验,幼儿在合作和交流分享中逐步提高了审美能力,从中体验到的是成功的喜悦。如今在环境创设中,我们力求将环境与课程相匹配,重视环境在组织实施中的作用,把环境作为一种课程来设计、探索,由师生共同交互构建环境。宽松的环境、开放的空间,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温暖的阳光、充足的水分和肥沃的土壤。
三、家园的愉快合作是支持孩子体验艺术情趣的资源之三
对孩子的艺术教育,需要园、家、社的共同努力。一直以来,我们总觉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曾经对我班家长的工作情况和对子女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幼儿的父母在各种合资公司工作,每天要加班加点或出差,根本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因而,接送孩子、照顾孩子的责任就落到了祖辈家长的身上。面对这种现状,要做好家长工作,很好的达到家园互动,就必须寻找各种有效途径,使繁忙中的家长也能即时了解到幼儿园教育,孩子发展的现状。 1、 架起家园的桥梁 ,重新认识孩子的艺术活动 “家园之窗”是进行家园互动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在“家园之窗”中开设了我的努力(月教育目标)、我的进步(儿歌、英语、艺术等学习内容)、我的发现(探索主题、艺术活动的进程)、我的需要(与家长互动的栏目)等几大板块。通过亲切的项目标题、丰富的内容吸引家长的关注,引起家长的共鸣,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让家长主动参与其中。
2、 幼儿成长档案的互动 ,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为了便于做好个别幼儿的艺术教育工作,我们开设了这么一栏。根据个体幼儿的艺术等方面具体表现,不定期的写一份信或提供咨询、活动资料收集展示,放在每位幼儿都有的小小文件夹内,让家长随时获取信息。同时家长也能将自己的想法、建议放入其中,与我们互相交流。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扬琴班的帆帆、东东和晴晴、婷婷等孩子由对扬琴的陌生而变得喜欢玩、主动买琴在家练习,家长对我们的做法也非意、支持……使家长熟悉现代幼儿的艺术教育动向——是让孩子来这里是接受艺术的熏陶、接受艺术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正如他们说得:“让孩子学习艺术只是培养兴趣,用不着让孩子练得太苦”,直白的话语蕴含着深刻的现代幼儿教育观念,更缓解了我们身上背负着的技能说明一切的包袱。 3、心心相通的家长会,更能支柱孩子的大胆表达表现 从一次结伴讨论式的家长会起,我们的家长已经意识到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更是家长们的重任。在每一个主题之前我们会恳请家长们聚集一块儿,献计献策,谈谈自己在家对孩子进行艺术熏陶的经验、做法和想法,共同挖掘主题中的艺术教育视角,开展一些亲子活动,来支持孩子体验其中的乐趣。 或许我们对艺术教育的理解、把握和实践,还不足以体现立竿见影的明显效果,但我们的幼儿艺术教育对幼儿艺术素养的形成、艺术潜能的开发,一定会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未来,值得深思的问题还很多。让我们携手在教改中大胆尝试、积极反思,愉快感受和孩子互动的一种欣喜体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