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游戏和环境促进幼儿发展
学习教育部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后,我收获颇丰,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教育要返璞归真,回归本源”。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我们将这一点应用于实践。
在小班语言活动“好饿的小蛇”的试教过程中,我逐页播放PPT,用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相应画面的内容。完整观看完《好饿的小蛇》动画片后,我播放小蛇吃食物的声音,出示动作图谱卡,让幼儿复述故事,再跟教师模仿蛇怎么爬和怎样吃东西。
在整个试教过程中,幼儿的关注点是在看PPT,表达的欲望并不强,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教研活动中,针对试教情况,结合《指南》语言领域的目标和建议,我们调整了活动设计方案——以“蛇妈妈带小蛇游玩→肚子饿→找食物→吃食物→变、变、变”的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回忆关于“饿”的生活经验,将已有经验迁移到教学活动中。整个活动体现了《指南》“在游戏中学习”的精神。同时,活动还整合了认知领域(对小蛇找到的各种食物的形状、颜色的认识)和健康领域(动作协调性发展)的内容,幼儿在调整后的活动中表现出了快乐的情绪和积极的表达欲望。
《指南》强调要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幼儿园应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和实际操作获得经验。
在教研中,我们把环境创设有机地渗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在中班教育活动“按规律排序”中,活动最初的设计是:教师提供一个事先设计好的排序材料,幼儿观察并找出材料排列的规律。然后,教师讲解示范如何按规律排序,幼儿分组动手操作,学习排序。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把上述活动设计提出后,请教师结合对《指南》的理解进行探讨。
讨论后,教师对设计方案进行了调整:创设活动场景,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在情境中自主探究和操作。教师在活动室内布置栅栏、花草树木、彩灯等。为了满足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场景中的石子路没有铺完整,彩灯有的不亮了,栅栏有的断开了,舞会要用的项链、领带、腰带、花环等道具还没装饰,需要请小朋友们进行模仿排序或设计新的排序方法。然后以幼儿喜欢的动画形象喜羊羊在青青草原开舞会为主线,导入活动。活动开始后,教师组织幼儿参观羊村,感受规律排序带来的美,同时让幼儿寻找、发现各种排序规律,并和小伙伴交流自己的发现,完成所有饰品。
在活动开展中,我们欣喜地发现,虽然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始终只是引导幼儿发现环境中的排序规律、感受规律的美,但是幼儿很自然地融入了学习情境,在与环境有效互动中获得了经验,体现了环境渗透教育“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陈玫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实验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