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幼儿园教育的三个偏向
注意幼儿园教育的三个偏向目前,幼儿园的发展更是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但是,面对新课程改革,面对社会的需求,幼儿园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以为,当前的幼儿园教育有三种偏向,这三种偏向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将会严重影响幼儿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现在的幼儿园有很大一部分已经“民办”了,进入了市场,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当然成为幼儿园的“生命线”,然而幼儿家长则毫不犹豫地选择升学教育,至于与升学不太相关的教育,家长在升学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已经顾不上了。
一、幼儿园教育逐步“小学化”
南京市有一所省级示范幼儿园,多年来一直实施生活化幼儿教育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当这些幼儿上小学的时候,他们接受了一个小学教师的简单的20以内的加减运算测试之后,被判定为“素质不高”,引起了幼儿家长的强烈反响,许多幼儿家长强烈要求幼儿园对自己的孩子进行20以内加减运算和识字的教学。一个并不知名的小学教师的一个并不科学的评价,为什么会在学生家长中引起这么强烈的反响? 这几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实现,重点小学的录取则日益升温,“小考”竞争有后来居上的趋势。上海一所小学名校招生不到300人,报名达到3000人之多,6岁的孩子被家长逼着识更多的字,解更多的题。“橘、凳、酱、藕、墨”这些原在小学三年级才会学到的字,也出现在《学前500字》之中。幼儿园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准备和铺垫,但是,绝不是小学教育,不是小学教育的提前,不能把小学教育的部分内容提前到幼儿园教育的阶段进行。 通过“幼小衔接”的研究,我们发现孩子进入小学以后,影响学业成绩的第一位因素,不是知识准备的问题,而是儿童社会性成熟程度。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儿童是不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这些应该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幼儿家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幼儿家长也需要教育和引导,而且是有理有据的、易于接受的教育和引导。 幼儿园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前奏,是小学教育的准备和奠基阶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毋庸置疑,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是重要的;幼儿园教育为小学教育做好铺垫,为小学生的学习做好准备是必要的;而且,人的一生的发展,从个体走向集体的转折点是幼儿园,可以说幼儿园教育是人生集体教育的第一步,也是极其重要的第一步。 但是,幼儿园教育一旦“小学化”,就超越了幼儿发展水平,混淆了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脱离了幼儿成长的生理和心理的实际,违背了幼儿成长和幼儿教育的规律,等于取消了幼儿园教育,延伸了小学教育,这是十分可悲的现象。 我们有时把幼儿园教育中的游戏简单化了,幼儿园教育中的游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教育工程,而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玩耍”。
二、幼儿园教育简单“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前苏联的阿尔金称游戏为“儿童的心理维生素”。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这是游戏的本质所决定的。幼儿认知活动具有形象性和无意性的特点,形象性的特点使幼儿不可能主要依靠语言讲解的方式进行学习,无意性的特点则使幼儿不可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于某一项单调的,缺乏趣味性、生动性、活动性和变化性的学习任务。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重要方式,这是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也是教育专家认可的,经过实践检验也证明是正确的。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主,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开发丰富的游戏资源,制订适合的游戏规则,设计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的游戏,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然而,我们有不少的幼儿园把游戏活动简单化了,以为让孩子玩玩就是游戏,而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研究部门对于幼儿园教育的游戏活动也缺乏深入、细致和具体的指导,这也是幼儿园教育游戏活动简单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游戏也并不是幼儿园教育的唯一的活动,而我们却把它单一化了。幼儿园教育除了“游戏活动”,还应该有其他的教育形式。幼儿园教育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个领域的内容是游戏这一种教育形式所不能完全承担的。要全面实施幼儿园教育的五项内容,就需要研究游戏以外的其它符合幼儿教育规律的教育形式。参观、游览、讲故事、适合的劳动、适当的讨论、适可而止的讲课,我以为也应该是幼儿园教育的好形式,特别是在幼儿准备上小学的时候,可以采取一些小学的教育方式,以做好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切不可从简单“上课”的极端走到简单“游戏”的另一个极端。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认为:《纲要》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强调幼儿的主动学习,改造教学方式,希望教师不要把关注点过分集中在具体知识或技能的教学上,不要仅仅以固定的知识点为目标来设计教学活动,而是着力组织适合幼儿的活动,创造适宜的教育环境,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去发现教学赖以展开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来对幼儿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让他们获得体验,获得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我们千万不要曲解《纲要》的精神和专家的意图。 不少由阿姨带出来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意志薄弱,娇气十足,甚至动作女性化。幼儿园教育缺少了男教师的干练、刚强、幽默给孩子带来的积极影响,幼儿园教育就不能算完整。
三、幼儿园教育基本“女性化”
进了幼儿园,你很难发现有男教师;召开幼儿教育大会,台下可能是清一色的女教师;进行幼儿园教育的研讨活动,参加的专家、教授和教育科研工作者也是女性占了优势。有人称这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我却以为,幼儿园教育的“阴盛阳衰”已经发展到了不能不抑制、不能不扭转的地步,幼儿园教育的女性化如果不及时加以扭转,不仅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全面而健康的发展,而且也会影响幼儿园教育事业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南京市有一个幼儿园试图改变这样的状况,以优惠的条件聘请了一位男性教师,但是,他只干了三个月,就义无反顾地走了。两年前,北京首批“男阿姨”走进幼儿园的消息曾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两年之后,这11位“男阿姨”已经走了5人,剩下的6人中有4人进入了民办幼儿园。原因是这儿的环境不适合男性,他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倍感孤独。据统计,广州市共有幼儿教师28422人,其中男性教师只有19人,沈阳5000多名幼儿教师无一男性。幼儿园中男性教师少,幼儿园留不住男性教师,一是因为幼儿园教师待遇低,在中国这样一个男人养家成为“共识”的国度里,待遇低到不能养家糊口的地步,那是男人忍无可忍的事情。二是在幼儿园这个清一色“娘子军”的“女儿国”里,男性教师的工作倍感孤独。三是封建传统的“大男子主义”思想的影响。因为,在很多地方,世俗观念认为幼儿教育就是“带孩子”,而“带孩子”则是一件婆婆妈妈的事情,于是,自认为有些本领的男人很难接受幼儿园教育工作。这是一个可怕的事实,这个事实的背后,隐藏着可怕的后果。
不可否认,女性教师比较适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因为女性的温和、细致、周到、有耐心等特点,家长把孩子交给“阿姨”带,觉得放心。但是,幼儿园教育“女性化”所暴露出来的缺点也和其优势一样扎眼。在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组织的活动大多是唱歌、跳舞、画画、游戏等柔和型活动,缺乏跑、跳、滚、扔等力量型、爆发型的活动,缺乏阳刚之气的熏陶。 幼儿园教育的发展,需要男性教师的介入,需要教育科研的支撑,需要深入的、辩证的思考和研究,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全力支持。
|